2022年1月8日,为助推医学影像Al科研成果转化和未来发展,苏州大学携手比格威医疗科技举办了首届苏州“国际眼科人工智能高峰论坛”。 大会主席 本次论坛同时采取线下与线上直播形式,由国家眼部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主任、中华医学会眼科分会副主委暨眼底病学组组长、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眼科主任 许迅 教授,苏州大学特聘教授、苏州比格威医疗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 陈新建 共同担任大会主席。论坛分为四个单元,许迅 教授、陈新建 教授、汕头大学·香港中文大学联合汕头国际眼科中心 陈浩宇 教授、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眼视光医院 颜文韬 教授、苏州大学附属独墅湖医院 张晓峰 教授、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 冯柯红 教授等担任各单元主持人。 本次论坛邀请国内外AI领域知名学者、知名眼科专家和相关投资机构,围绕“医学影像Al新技术、新进展”等诸多热点研究进行专题学术报告,共同解读探讨眼科Al技术最新趋势和创新发展,加速人工智能技术在眼科医疗领域的落地应用。虽然受疫情影响,线下到场参加人数受到限制,但线上直播吸引了大量感兴趣的眼科医生和AI学者参加,论坛开始观看人数就已上千,2小时后达到8000余人次,最终累计超过11000余人次观看,可以说是热度空前,这也说明当前眼科人工智能的技术发展与应用受到大家的高度关注。 本次国际高峰论坛的特邀嘉宾来自二位国际学者,来自Oregon Health & Science University 的Dr. Yali Jia是著名SSADA(split-spectrum amplitude-decorrelation angiography)算法的提出者,使得OCTA技术在临床实现应用突破,此次她为大家带来了题为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in OCT angiography” 的精彩报告,深入解读了OCTA技术中的人工智能应用。来自University of Liverpool的Dr. Yalin Zheng作为国际上从事眼科疾病AI的知名学者之一,在报告“Ophthalmic image technology in AIera:from bench”中,全面介绍了AI在眼科影像技术领域的最新进展与趋势;在AI时代,从影像的去噪、增强到病灶识别、分割与辅助诊断,眼科影像与AI已经密不可分。 国际学者精彩报告 随着对近视机理认识的加深,近年来脉络膜在青少年近视发展中的作用成为研究热点,许迅教授的报告“儿童青少年近视早期眼底改变”,通过先进的人工智能技术揭示了脉络膜的各种形态表现和与近视发展的关系。汕头大学·香港中文大学联合汕头国际眼科中心 陈浩宇 教授也为大家带来了利用卷积神经网络进行脉络膜分割与厚度测量的最新研究成果。 爱尔眼科医院集团总院长 唐仕波 教授为大家带来“新一代影像技术在眼底病诊疗中的应用”报告,对近来大火的“元宇宙”概念分享了自己的思考和展望,也激发了在线观众在讨论区的热烈讨论。通过本次论坛可以看出,人工智能的各种先进技术在眼科诊疗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北京协和医院眼科主任、中国医学科学院眼底病重点实验室主任 陈有信 教授采用对抗生成网络(GAN)在AMD和RVO治疗预测中取得了良好表现。北京大学医学部 戴虹 教授、河南省立眼科医院宋宗明教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张明教授、徐州市第一人民医院 李甦雁 教授、陕西省眼科医院 严宏 教授、大连医科大学第一医院 马翔 教授、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眼科 陆培荣 教授、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 樊莹 教授、苏州大学附属眼视光医院 张晓峰 教授、广东省人民医院 余洪华 教授等分享了采用深度学习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眼前节、早产儿视网膜病变、黄斑疾病、高度近视、圆锥角膜等领域的研究成果。 从眼底到眼表,从眼疾到视光 眼科学在全面拥抱AI 软硬件结合是人工智能系统开发的重要趋势。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 袁进 教授的报告“智能眼微血管系统的研发与应用”和 江西南昌市第一医院黄国富教授的报告“眼前节弹性成像(ARF-OCE)技术研发应用”,不仅仅阐述了相关的人工智能算法模型,同时也包括了先进的精密传感与测量技术应用。 我国医疗资源配置不充分不均衡的矛盾将长期存在,人工智能在赋能基层眼科方面具有巨大的发展空间。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眼视光医院 颜文韬 主任的报告“5G + 先进眼科AI 开启眼科智慧医疗新篇章”,结合温州眼视光医院实践,介绍了利用5G与先进眼科AI技术、推动优质医疗资源辐射到基层和偏远地区的成功经验。上海市静安区市北医院 陈吉利 主任“人工智能双级跳 提升社区糖网筛查水平”报告,对单独用眼底彩照进行糖网筛查,和采用眼底彩照与OCT双模态进行糖网筛查的对比,说明多模态眼科AI在眼科筛查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比格威医疗科技作为本次论坛承办方,公司创始人 陈新建 教授分享了比格威医疗科技在眼科OCT影像人工智能诊断领域的研究成果,比格威医疗科技自主研发的全自动人工智能OCT通过一年多的推广,已在基层眼科医院得到成功应用,眼科OCT影像辅助诊断软件MIAS 3000已经启动三类医疗器械注册证的检测报证工作,有望成为全球首款获批三类医疗器械注册证的眼科OCT影像辅助诊断系统。 从直播讨论区的观众留言来看,会议的最后环节–“眼科人工智能的当下与未来”圆桌讨论备受期待。二位投资机构代表,苏高新创投金谷资本负责人周忠强、源星资本投资副总裁杨坤,与Dr. Yalin Zheng、袁进教授、陈浩宇教授、陈新建教授一起,围绕眼科AI的技术前沿热点、商业模式与未来市场发展前景进行了富有启发性和前瞻性的讨论,共同为大家奉献了一场丰盛的思想盛宴。 为期一天的国际眼科人工智能高峰论坛落下帷幕,参会的专家学者意犹未尽。论坛结束后,许迅教授表示,国家眼部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将共同参与主办第二届国际眼科人工智能高峰论坛,让我们期待第二届国际眼科人工智能高峰论坛更加精彩。 本次论坛视频回放将在一周后发布,敬请关注感谢眼播的全程大力支持
近年来,我国儿童青少年近视率居高不下、不断攀升,近视低龄化、重度化日益严重,已成为一个关系国家和民族未来的大问题。政府、学校、家长和医疗机构各方高度重视,各地近视防控工作都在积极推进。湖北省丹江口市思源实验学校于2018年成为“未来航空人计划实验学校”和“空军青少年航空学校生源基地”,在中国关心下一代健康体育基金会和“中国校园健康行动护眼亮眼工程”、“中国关工委健体中心公益护眼联盟”支持下,坚持“健康第一”、“五育并举”的育人理念,面向初中阶段学生普及“视力健康”特色课程,实现了安全、有效、便捷、经济的“校园近视群体防控”,成绩斐然: ◆ 半年间全体学生的近视率下降9.46%! ◆ 2021年,该校4名学生分别被空军、海军青少年航空学校录取,年度录取数量居湖北省第一! ◆ 学校荣获2021年度空军青少年航空学校招生工作先进单位! ◆ 连续两年有5名学生考取空、海青少年航空学校,数量居全省、全国第一! 作为眼科人工智能的先行者,比格威医疗与中国关心下一代健康体育基金会积极合作,多次参与“中国校园健康行动护眼亮眼工程”公益筛查活动,通过先进智能的软硬件系统提供专业系统的眼健康整体解决方案。湖北省丹江口市思源实验学校在校园近视防控工作中,引入了比格威全自动人工智能OCT BV1000,给每名学生提供全面的眼底检查和近视发展监测服务,为达成理想近视防控目标发挥了重要作用,为此丹江口市思源实验学校对苏州比格威医疗科技有限公司在内的支持单位特别致谢。 研究表明,脉络膜厚度是评估近视进展程度的重要指标。多种公认有效的防控近视手段,如低浓度阿托品、角膜塑形镜,与脉络膜增厚均存在正相关关系。比格威人工智能OCT 采用先进AI算法实现脉络膜自动分层和测量,可为制定科学有效的近视干预措施提供更准确的依据。 此图版权归比格威医疗科技所有需要标注出处或授权后使用 专家指出,近视尤其是高度近视患者发生眼底病变的概率远高于普通人群,每半年到一年做一次的眼底检查,对于预防近视引起的眼底并发症具有重要意义。BV1000 OCT集成先进的疾病辅助诊断AI算法,可以快速准确地发现各类眼底病变,真正做到“早筛、早诊、早治”。 全自动人工智能OCT BV1000 比格威医疗同时开发了“亮柠檬眼健康智能管理云平台”,为校园眼健康筛查提供智能化的系统解决方案;并围绕以影像为核心的眼健康数据,为青少年建档、随访提供全面的一站式眼健康管理服务。 门诊管理系统 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预警系统 科技赋能,社会合力。比格威将继续用实际行动践行“及早发现每一双有问题的眼睛,并给予最好的治疗方案”的企业使命,与社会各界共同呵护好孩子们的眼睛,为儿童青少年的光明未来提供科技支撑。在此我们也祝愿丹江口市思源实验学校在校园近视防控工作中取得更好成绩,为支持我国航空航天后备人才培养做出更大奉献。
本文转自《动脉网》 动脉网第一时间获悉,苏州比格威医疗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比格威医疗,Big Vision)近日完成数千万元A+轮融资,投资方为苏高新创投、农发资本。凯乘资本、智银资本担任财务顾问。比格威医疗此次快速获得新一轮融资,显示了投资机构对比格威医疗在眼科AI领域技术优势与企业发展的认可与肯定。 比格威医疗于2015年在苏州创业园成立,专注于眼科影像AI分析与辅助诊断系统的研发、生产与销售。 2018年,比格威医疗发布了行业首款双模态眼科影像人工智能辅助诊断系统MIAS,目前已启动三类医疗器械注册证的检测报证工作,MIAS3000有望成为全球首款获批三类医疗器械注册证的眼科OCT影像辅助诊断系统;比格威医疗自主研发的新一代全自动人工智能OCT BV1000于2020年上市销售,目前已在近百家医院得到应用;2021年BV1000在医院落地不断加速,销售收入超千万元。 MIAS精准便捷的多模态眼科影像辅助诊断系统 比格威医疗在眼科AI技术创新方面成绩显著,申请专利70余项,已获授权发明专利达30余项;2020年荣获中国人工智能领域最高奖项“吴文俊人工智能技术发明”一等奖。 探索真正可落地的AI商业路径 比格威医疗创始人陈新建 博士为国家级人才获得者,科技部青年973首席科学家,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负责人,博士毕业于中科院自动化所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方向,先后在微软亚洲研究院、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美国NIH等著名科研机构从事医学影像人工智能领域的研究。 2012年,陈新建博士获得国家级人才称号,回国加盟苏州大学,任特聘教授、博导,组建了医学影像分析与处理实验室;在取得丰硕的科研成果后,陈新建博士立志“把科研成果写在祖国的大地上”,于2015年创立了比格威医疗科技,在AI赋能眼科诊疗的道路上不懈努力。 与2018年发布的MIAS相比,比格威的产品形态已从算法软件进阶为软硬一体,这是比格威医疗根据市场需求做出的路线选择。我国眼病患者基数巨大,随着人口老龄化加剧,老年性、代谢性和高度近视相关的眼底疾病成为我国不可逆性致盲的首要病因,占到了全部致盲眼病患者的54.7%。 由于公众对眼底病认知度较低和基层眼科医疗资源配置不充分、不均衡,目前仅10%的眼底病患者得到规范治疗,很多眼底病患者就诊时疾病已发展至晚期,错过了最好的治疗时机。通过眼底疾病的早期筛查和充分的规范化治疗,可以有效挽救患者视力,改变患者的治疗结局。 OCT是眼底病临床诊疗的权威检查设备,但传统OCT操作步骤复杂,阅片依赖高水平专业医生,限制了OCT在基层的普及应用。利用先进的眼科AI技术赋能,正是解决我国基层眼科医疗资源不足的有效途径。 全自动人工智能OCT BV1000 比格威全自动人工智能OCT实现了瞳孔自动定位对焦,减少了因手动操作不熟练导致的拍摄不成功;通过与检查环节紧密衔接的语音提示,减轻了操作人员进行引导的工作负担,也让患者体验更加友好;设备集成比格威行业领先的眼科AI算法,对疾病病灶区域进行准确识别和自动标注,能够为基层眼科医生提供有价值的诊疗信息。比格威医疗开发完成的全自动人工智能OCT BV1000,让基层眼科真正拥有了一台会用、好用的OCT。 2021年7月,在温州医科大学牵头组织的“川藏青光明工程塔公光明行”公益筛查中,比格威医疗携全自动人工智能OCT提供支持,为2000余名藏区同胞进行了眼底检查,检查人数最多的一天达281人,BV1000的快速、高效、稳定得到充分检验,受到医疗队领队、医生和藏区同胞的一致好评。 经过一年多来的市场推广,比格威医疗BV1000在医院的落地不断加速,目前已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眼视光医院、中山爱尔眼科医院、龙川县人民医院、阳西县人民医院、西安冶金医院等近百家医院得到应用。 BV 1000全国合作用户分布 比格威全自动人工智能OCT通过软硬一体的产品技术路线,为基层眼科和眼科医联体提供了完整的解决方案;AI为设备硬件赋能,设备硬件为AI提供数据接口,双轮驱动,产品优势也得以凸显。 通过全自动人工智能OCT的成功开发,比格威医疗搭建起了一支专业齐全、高效协作的技术队伍,积累了丰富的眼科设备软硬件开发经验。比格威对智能眼科检查设备进行全线布局,正在快速推进AI视力筛查仪、AI干眼分析仪、AI生物测量仪、AI角膜地形图等系列AI眼科硬件研发。 MIAS 3000有望成为全球首款获批三类医疗器械注册证的眼科OCT影像辅助诊断系统 作为一家深耕眼科AI的创新企业,比格威在一开始就走上了一条差异化的道路,目前市场上大多数眼科AI产品为基于眼底彩照进行糖网辅助诊断,比格威医疗在进行糖网AI开发的同时,率先进行眼科 OCT影像的AI研究并形成了成熟产品。 眼底彩照影像为视网膜二维图像,而OCT获取的是视网膜三维结构信息;OCT影像包含的视网膜结构层次信息丰富复杂,AI算法开发的难度较眼底彩照更大。比格威医疗基于OCT影像对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MD)等十余种眼底疾病的分类、识别、病灶分割算法进行持续研究,取得一系列创新成果,在这一技术领域申请专利70余项,已获授权的发明专利达30余项。 陈新建博士告诉动脉网,比格威医疗技术创新的一条成功经验,是与高校和眼科医疗机构开展广泛深入的产学研合作创新。比格威医疗与苏州大学于2016年组建了 “苏州大学比格威医疗联合研发实验室”,共同申报和参与国家重点研发项目,充分借助高校科研资源优势,让比格威医疗在产品研发、人才培养及团队建设等方面不断进步,加快科研成果转化步伐。 与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北京同仁眼科、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眼视光医院等全国知名眼科医疗机构的积极合作,则为比格威医疗带来了丰富的眼科AI真实场景需求与课题。 比格威医疗眼科影像AI研究,从影像类型来说,不仅开展了OCT和眼底彩照影像的AI研究,还进行了眼底荧光照影、角膜共聚焦显微成像、裂隙灯、角膜地形图等影像的AI研究;从疾病种类来说,包括了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MD)、糖网、青光眼、高度近视、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早产儿视网病变(ROP)、角膜神经病变、圆锥角膜、角膜溃疡、眼外伤等疾病的AI研究。 比格威医疗对眼科AI领域的研究非常全面,始终走在行业前列,技术居国际先进水平。已在相关领域国际权威期刊,如IEEE TMI, IEEE TIP, IOVS等,发表论文一百余篇。陈新建博士与人合著眼科影像研究专著《Retinal 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 Image Analysis》,由世界知名科技学术出版社Springer出版。 比格威医疗开发的MIAS和BV1000相继获评“江苏省优秀人工智能产品”,公司于2019年获得江苏省科学技术二等奖。为适应人工智能医疗器械产业发展需求,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于2019年成立了人工智能医疗器械标准化技术归口单位,比格威医疗作为首批成员入组归口单位,参与了人工智能医疗器械相关标准的审议。 2020年,比格威医疗共同完成的“智能医学影像分析及其临床诊断应用”获“吴文俊人工智能技术发明奖”一等奖。吴文俊人工智能科学技术奖由中国人工智能学会发起主办,被誉为“中国智能科学技术最高奖”。 人工智能领域最高奖“吴文俊人工智能技术发明奖”一等奖
12月10日,由广东省医疗行业协会主办的“2021年广东省医疗行业协会眼科管理分会年会”在佛山市顺利召开,此次年会汇聚广东省行业协会眼科分会全体委员与省内外眼科相关专业同道,就“眼科领域的热点问题、眼科医疗技术新进展、眼科临床和基础科研”共同分享交流,为推进医疗行业发展、提升眼科诊疗技术水平,共同探讨眼科临床新发现和未来发展新动向。 比格威医疗科技始终专注于眼科AI的研究与应用,创始人 陈新建 教授受邀参加了此次眼科年会,进行了 “眼科OCT影像人工智能诊断” 的主题分享,向与会同道展示了比格威的自主创新能力和医学影像AI新技术为临床带来的帮助,同时也让大家感受到了AI技术在眼底病诊断领域的进步。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加剧和致盲性眼病疾病谱的变化,老年性、代谢性和高度近视相关的眼底疾病已成为不可逆性致盲的首要病因,占到了全部致盲眼病患者的54.7%,再加上现代生活及工作学习压力增大、用眼不当、生活习惯转变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致使眼病患者群体基数巨大,而我国眼科医疗资源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十分突出。人工智能作为新一代创新技术,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 比格威携自主研发的全自动人工智能OCT BV1000亮相年会,与众多眼科专家、医生齐聚一堂,分享眼科疾病辅助诊断领域的最新科研成果。 展会期间,比格威展位迎来了许多对设备感兴趣前来体验的专家,通过对BV1000产品的亲密接触,切身感受了这款“智能 精准 高效”的眼科检查利器,通过瞳孔自动定位聚焦,全程语音引导,平均2分钟就可完成一名患者的双眼检查,集成行业领先的眼科影像AI分析系统,可对脉络膜新生血管、黄斑水肿、黄斑裂孔、玻璃膜疣等16种主要眼科疾病进行辅助分析,诊断结果可以通过云平台同步发送至手机端,BV1000设备的便捷操作与强大的AI辅助诊断功能,能够有效解决基层眼科医疗资源不平衡的痛点,在展会现场收获了与会专家的一致好评。 作为中国眼科影像AI分析诊断的先行者,比格威将继续践行“及早发现每一双有问题的眼睛,并给予最好的治疗方案”的企业使命,利用AI赋能眼科诊疗,为实现普遍的眼健康不懈努力。
近日,苏州市科技局公布了2021年苏州市学科重点实验室评估结果:“苏州大学苏州市生物医学电子技术实验室获评优秀等次”。参加此次评估的学科重点实验室共有130家,其中10家重点实验室被评为优秀等次,“生物医学电子技术实验室” 在 陈新建 教授的带领下,从参评的苏州市学科重点实验室中脱颖而出,获评优秀。 学科重点实验室 苏州大学苏州市生物医学电子技术实验室获评优秀等次 苏州大学苏州市生物医学电子技术实验室成立于2005年,围绕 “医学影像处理与分析、生物医学成像技术、生物医学信号处理、神经信息与工程、语音信号处理” 等方向开展深入研究,不断提升创新能力和运行管理水平,充分发挥实验室聚集和培养优秀人才、承担重大科研任务、产出高水平创新成果的骨干作用。自2013年以来,陈新建教授担任该实验室主任。 近五年来,实验室在科技成果转化上取得了显著的成果,承担主要包括“国家重点研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等国家级、省部级以及市厅级项目20余项,科研经费累计超过3000万;荣获2018年度“江苏省科学技术奖”二等奖和三等奖各1项、2020年度“吴文俊人工智能技术发明奖”一等奖1项;发表“国际国内权威期刊论文”150余篇,其中包括IEEE Transactions on Image Processing、IEEE Transactions on Medical Imaging等领域顶级期刊30余篇,发表会议论文100余篇,授权发明专利30余件,转让专利权10余件。 为推进校企资源深度融合与产学研模式合作创新,比格威医疗科技与苏州大学于2016年共同组建了 “苏州大学比格威医疗联合研发实验室” 。 产学研模式的紧密结合,让比格威医疗科技在产品研发、临床应用、人才培养及团队建设等方面不断进步,充分发挥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加快科研成果转化步伐,为健康中国事业贡献力量。 此次学科重点实验室获评优秀,是科技局对“苏州大学苏州市生物医学电子技术实验室”建设成果的认可与鼓励。未来,陈新建 教授将继续带领苏州大学学科重点实验室,探索医学影像AI新方法和新技术,助推优秀科研成果转化,为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贡献技术支撑。
六载芳华 初心似火 我们从苏州创业园扬帆起航,用一项项创新产品与技术成果,记录下比格威努力的汗水与收获。未来,我们会继续在这个创新创业的大家庭里,在群星闪耀中与优秀者同行! — 比格威创始人 陈新建 Big Vision 近日,比格威医疗科技创始人 陈新建 博士接受了苏州电视台《创业•英雄记》栏目组的采访,通过电视荧屏向观众讲述了比格威医疗科技创立至今一路走来的心路历程。 陈新建博士在 中科院自动化所 学习专业是模式识别与人工智能,毕业后在微软亚洲研究院与国外著名科研机构一直从事医学影像人工智能领域的研究。在取得丰硕的创新研究成果后,陈新建博士立志“把科研成果写在祖国的大地上”,于2015年创立了比格威医疗科技,将 “及早发现每一双有问题的眼睛,并给予最好的治疗方案” 确立为创业使命与奋斗目标,为之不懈努力。 ▲比格威亮相苏州电视台新闻夜班车《创业英雄记》栏目 人工智能产业化的道路前途光明,但并不平坦;探索可落地的有效商业模式,AI算法的优化提升,软硬件结合的技术攻关,每一步都需要整个团队的努力与付出。比格威医疗科技利用先进的眼科AI技术,赋能眼科诊疗,在普惠全民眼健康的道路上砥砺前行。陈新建博士创业事迹一经播出,视频被纷纷转发和点赞,也激励着比格威医疗科技为国民眼健康事业做出更大贡献。 NEWS ▲照片及病情公告已经本人同意 一位58岁的市民 徐阿姨有高度近视 ,近期感觉眼部不适,在新闻上看到比格威医疗科技这款会说话、能够自动阅片的全自动人工智能OCT,非常感兴趣,立即拨通了电话,想到比格威进行一次检查体验。听到 徐阿姨 的诉求,陈新建 博士表示非常欢迎,和徐阿姨约好时间安排体验。 BV1000 整个体验过程和徐阿姨在新闻中看到的完全一样,只用把下巴放在颌托上,在语音引导下注视靶标,2分钟就能完成双眼检查,用微信扫码就能将眼底图像和AI辅助诊断结果保存在手机端。 ▲AI OCT对病灶区域精准识别与自动标记 AI辅助诊断显示徐阿姨存在视网膜劈裂,这是常见于高度近视患者的一种眼底病变,建议徐阿姨及时到医院就诊。微信小程序同时给出了与这一病症的相关知识,包括临床表现、发病原因和治疗措施。通过检查,徐阿姨对自己的眼健康情况有了更深了解,建立了早发现、早治疗、早痊愈的信心,竖起大拇指为比格威医疗这款神奇的高科技设备点赞。 随着我国社会老龄化程度的加深,老年黄斑变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高度近视引起的眼底并发症等眼底疾病已成为不可逆盲的首位病因。为了提升公众对眼底病的健康意识,在众多眼科专家的积极倡导下,今年的5月28日被确立为首个“爱眼底日”。比格威医疗希望人工智能OCT的普及与应用,能够实现全面眼底筛查,呵护大众眼健康。我们非常欢迎有兴趣的市民朋友来公司检查体验。 创业大事记 打造全球眼科人工智能领导品牌 · 2015年 比格威入驻苏州创业园扬帆起航 依托众多科研成果和AI技术,面向临床推出“眼科疾病研究影像辅助工具MIPA”,迈出了创新创业、科技报国的坚实脚步 · 2018年 比格威完成A轮融资 产品“眼科影像存储与分析系统MIAS”取得CFDA二类医疗器械注册证 · 2019年 比格威自主研发的软硬一体全自动人工智能OCT(BV1000)在行业展会首次亮相 与国家级临床试验中心建立合作,核心产品MIAS经大规模临床试验结果验证“达主任医师级水平”,标志产品市场化的开始 · 2020年 比格威获得中国智能科学技术最高奖“吴文俊人工智能科学技术发明奖”一等奖 全自动人工智能OCT(BV1000)取得二类医疗器械注册证 · 2021年 比格威迎来6周岁生日 目前已研发出系列的眼科人工智能软硬一体化系统,为各级医院、体检中心、视光中心提供智能化系统解决方案 Big Vision 放眼未来,作为中国眼科影像人工智能分析诊断的先行者,比格威医疗科技将继续秉承“梦想
2021年11月15—16日,人工智能医疗器械标准化技术归口单位暨标准审定会以网络会议的形式组织召开,会议对《人工智能医疗器械质量要求和评价第3部分:数据标注通用要求》的主要技术内容进行了审议,参会代表围绕标准定位、适用范围、实施等问题深入交换意见,对标准中的术语定义、要求、方法等具体细节进行了细致而热烈的讨论。作为人工智能医疗器械标准化技术归口单位成员,苏州比格威医疗科技董事长陈新建受邀参与此次会议。 当前,人工智能在医学影像处理、辅助诊断等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已成为医疗器械行业的热点和焦点。为适应医疗器械产业发展需求,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于2019年成立了人工智能医疗器械标准化技术归口单位。比格威医疗科技作为国内眼科AI的先行者,凭借在眼科AI领域的创新研发实力与技术积累,于2019年3月作为首批成员入组归口单位。 比格威医疗科技自创立以来,专注于眼科疾病人工智能分析与诊断系统的研发、应用,公司自主研发的新一代全自动人工智能OCT BV1000,通过先进算法实现瞳孔自动定位聚焦,集成行业领先的眼科影像AI先进算法,可对16种主要眼科疾病进行辅助分析,并于2020年获得人工智能领域最高奖项“吴文俊人工智能技术发明奖”一等奖。 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软硬一体人工智能OCT 人工智能领域最高奖项“吴文俊人工智能技术发明奖”一等奖 及早发现每一双有问题的眼睛,并给予最好的治疗方案,比格威始终践行着企业使命,为健康中国建设做出应有的贡献。未来,比格威也将继续致力于眼科人工智能领域的科研创新,在践行“AI赋能眼科诊疗”的道路上奋力前行。
为推动眼科影像学诊断技术、促进眼科学术交流,由 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苏州大学附属独墅湖医院、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 主办的 “第二届眼影像学新进展省级继续教育学习班、第二届苏州市儿童眼健康管理学习班、第七届苏州市角膜病新进展学习班” 于2021年11月5日、6日在线上召开。 线上学习班汇聚江苏省眼科学专家,共同探讨分享眼影像技术在临床诊治中的应用、典型案例与科研新进展,为提高眼病诊疗技术与水平,贡献临床智慧,凝聚专业力量。 江苏省人民医院眼科主任 刘庆淮 教授在主题演讲中,分享了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路线与AI在眼科临床的应用实践,AI的快速发展和广泛应用将从极大程度上改变眼科医生的工作模式,从影像分析、辅助诊断等各方面为医生提供有价值的帮助。 摘自 刘庆淮 教授本次线上学习班的课件分享 比格威专注眼科AI,助力眼科临床诊疗 比格威医疗科技董事长 陈新建 教授 受主办方邀请,参加了本次 眼影像学诊断技术新进展线上学习班,进行了 “人工智能OCT助力临床眼病诊断” 的主题分享。 随着工作学习压力增大、用眼不当、生活习惯转变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导致各种眼病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再加上人口老龄化程度加剧,我国眼病患者群体基数巨大,眼科医疗资源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十分突出,人工智能作为新一代创新技术,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目前国民眼健康意识逐步增强,对眼科医疗服务的需求不断提升,使得眼科市场保持快速增长。OCT已成为大多数眼病临床诊断的金标准,随着设备的普及与人工智能的加持,将在眼科疾病诊疗与筛查中得到更为广泛的应用! 比格威自主研发的新一代全自动人工智能OCT BV1000,实现了瞳孔自动定位聚焦,全程语音引导,能对16种主要眼科疾病提供辅助诊断意见。设备“智能 精准 高效”的特点在临床应用中得到了充分检验,在2021年8月参加“川藏青”光明行公益筛查活动中,BV1000为2000余名藏区同胞进行了眼底检查,日最高检查人数达到283人,目前比格威BV1000设备已与60多家医院合作,产品性能完全满足临床辅助诊断需求,获得医生和用户的一致好评。 OCT临床需求与传统设备痛点 AI OCT 助力临床精准诊疗 比格威医疗科技始终专注于眼科AI的科研创新与临床应用,获得 六十余项创新性成果、专利与人工智能领域最高奖项“吴文俊人工智能技术发明奖”一等奖,在践行“AI赋能眼科诊疗”的道路上,比格威会在越来越多的城市留下足迹,成为眼科医生真正智能高效的AI助手。
2015年11月3日,比格威从苏州创业园扬帆起航,从创立之初就确立了“及早发现每一双有问题的眼睛,并给予最好的治疗方案”的企业使命。比格威人在眼科医疗人工智能的道路上风雨兼程,勇毅前行;六载时光,不负韶华,一项项创新产品与技术成果,承载着比格威的不懈追求,记录了比格威努力的汗水与收获。 寒来暑往,秋收冬藏 回顾创业至今的不平凡历程,董事长 陈新建 感慨万千,比格威从成立初期的几个人,壮大成为现在的比格威大家庭,一路披星戴月,日夜兼程,在团队共同的奋斗拼搏下,将科研成果成功转化为临床应用,拥有了比格威自己的特色产品,在眼科人工智能领域一直走在行业前列,这一切离不开每一名比格威人的努力与付出。 董事长 陈新建在签名墙上写下对公司的展望,大家在董事长的带领下,带着对公司未来的美好期待先后在签名墙上写下最真挚的祝福。祝我们一起在这第七个年头,立足新的起点,迈上新的征程,开创新的辉煌。 在这值得纪念的日子里,有海底捞美食,有知识竞猜,有红包接龙… 算法部的小伙伴第一个情不自禁的站起来,用一首《一眼万年》点燃了现场的氛围,各部门小伙伴们积极举手踊跃发言,在欢声笑语中用歌声传递信念,用话语传递祝福。 心存高远,未来可期 比格威医疗科技专注眼科AI的科研创新,经过六年的磨砺,公司率先开发完成了“眼科多模态人工智能分析诊断软件系统MIAS”和全球首款“全自动人工智能眼科光学相干断层扫描仪(OCT)BV1000”,让更多眼科界的同仁们认识了比格威,产品受到专家用户的一致好评。 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软硬一体人工智能OCT 人工智能领域最高奖项“吴文俊人工智能技术发明奖”一等奖 比格威的新征程刚刚开始,在这漫漫征途中,每一位比格威成员都会更加坚定、努力奋斗。 我们因为拥有共同的梦想与激情相聚在这里,未来,我们会继续在比格威这个大家庭发光发热,期待在属于我们的星空中,熠熠生辉! ▲ 苏州比格威六周年合影留念 ▲ 江西比格威六周年合影留念